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

台灣人太好騙?四年住宅政策原地踏步

【住展房屋網/台北報導】自從各陣營確定台北市長人選以來,候選人各自提出居住正義、住宅政策爭取選民認同;想當然爾,候選人當然各自吹捧自己的理念,反指其他人政策不切實際。在關注政見之餘,我們更該省思的是,自99年五都大選各方陣營提出社會住宅政策以來,幾乎沒有實績,以致於四年後類似政策又被提為政見。 

住展企研室指出,99年五都首次改選市長,當時台北市長候選人郝龍斌就已提出社會住宅方案,誇口說要以蓋4,5000戶社會住宅為目標,以降低市民居住負擔。結果過了四年後,無黨籍市長候選人柯文哲又提出大同小異的政策,唯社會住宅興建數量提高到5萬戶。 

我們想問的是,這四年台北市居住政策改變了什麼?居住政策又實現了什麼?為什麼四年來社會住宅政見幾乎停滯,以致於四年後,興建社會住宅又成了眾所矚目的政見? 

這一切的其中關鍵,當然是現任市長郝龍斌社會住宅政見跳票所導致;但弔詭的是,您幾乎聽不到檢討社會住宅政見跳票的聲音,而媒體的檢視的焦點卻放在市長候選人的政見上,難道是台灣人太健忘?還是太好騙? 

事實上,不光是郝市長的社會住宅政見跳票,就連馬總統與江揆的社會住宅承諾也從未實現。在99年當年,馬總統在接見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時,立刻承諾要在大台北廣建社會住宅,並要求行政院長江宜樺研議興建;江宜樺當年召開跨部會會議,提出數塊國有地興建社會住宅方案,也承諾會儘速興建。 

可四年過去了,中央的社會住宅是零,台北市的社會住宅也趨近於零;奇特的是,這些當年信誓旦旦的承諾,四年來一事無成,卻少有媒體關注、討論,亦少有民眾感到憤慨,官員自然是高枕無憂。 

或許,民眾不憤慨的原因,是對於政治感到失望與無奈,才會對跳票的政見無感。然而,就在這種無感的氛圍中,台灣的住宅政策別說完全趕不上歐、美,就連對岸的中國大陸、香港住宅政策都已經比台灣周延,情勢如此,又該怪誰呢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