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3月14日 星期六

房屋評價委員 建商不能當了

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珍/台北報導

財政部下令,要開發商和營造商退出審議房屋評定現值,以便拉高評定現值接近市價。 記者潘俊宏/攝影
房地合一課稅規畫告一段落,財政部轉向關注不動產持有稅,希望加速房屋評定現值接近市價,下令調整縣市不動產評價委員組織結構,建築開發商與營造商不再具有評價參與權。
財政部指出,包括宜蘭縣、改制後的桃園市、花蓮縣與澎湖縣,其房屋評定現值應調整年度落在今(2015)年,將優先適用新制,外聘評價委員成員不再納入建商及營造商代表。
不過,財政部強調,評定現值屬地方政府權限,如何調整中央不會干預。內政部對土地公告現值的調整下了指導棋,訂下達到市價九成的目標,但財政部並沒有對房屋評定現值訂下目標。
房屋現值每三年評定一次,不動產評價委員會主要進行評價工作。其所評定的價格,做為課徵房屋稅及契稅的依據,簡單說,房屋現值是房屋稅的稅基,現值調高,房屋稅也會跟著加重。目前房屋評定現值與真實市價間有極大落差,一般認為,評定現值平均只達市價的三成。
另外,房屋評定現值也與房屋財產交易所得有關,一旦賣方提不出成本收據,稅捐機關會以評定現值一定比率設定所得,調整稅額。房屋評定現值提高,未來的房屋財產交易所得標準也可能跟著拉升。
建築開發商與營造商不再獲聘為縣市不動產評價委員後,財政部為增加評價公正性,改以土木或工程結構專業技師,以及都市計畫專家學者取代;評價委員人數亦由原本最多13人擴大為16人,其中外聘委員最多可達八人,需具相關專業背景的委員比重將接近八成。
財政部指出,評價委員會應具備高度專業性,此次修正在增進委員組成結構的專業度,納入更多具專業背景人士,礙於成員不宜過多,才排除營造及建商代表成為評價委員會成員。另外,也考量了落實利益迴避原則。
財政部指出,調整不動產評價委員會組織成員後,希望藉由專業人士參與人數增加,評價客觀性也將隨之上升的效應,加快合理反映房屋評定現值趨近市價的速度。
業者批:恐淪御用委員會
財政部剔除建商、營造商擔任房屋評價委員。對此,不動產開發公會秘書長于俊明表示,政府閉門造車,且不採納產業界的意見,未來不動產評價委員會恐淪為「御用委員會」,評價結果可信度低。
于俊明指出,一個不動產評價委員會約13個委員,其中不動產開發公會和營造工程公會僅兩個委員,一、二個委員是無法影響整個委員會的運作,但現在政府卻基於落實利益迴避原則,刪除兩公會代表,且並未事前開會通知,不尊重產業界。
于俊明強調,兩公會也是產業的一環,但政府不採納產業界的意見,在公會無法反映真實市場狀況,如路段的調整,未來不動產評價委員會恐會淪為「御用委員會」,評價結果恐難讓人信服。
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徐佳馨表示,雖然落實利益迴避原則立意甚佳,不過若評價結果與市場脫節也並非好事,畢竟過高或過低都無法反映市場真實狀況。
張金鶚肯定 莊孟翰質疑
對於財政部調整不動產評價委員會組織,學者反應大不同。部分支持,認為可讓委員會回歸專業,部分則提出質疑,認為不應排除了解市場第一手動態的建商、營造商。
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表示,對於財政部此舉「百思費解」,建商及營造商相較於專業背景者,擁有更多第一手動態資訊及統計數值,最為了解不動產市場脈動,政府若希望委員會能「廣納建言」,就不應將建商及營造商排除。
他指出,假設建商或營造商的發言有其立場,但一人之見也難抵眾人之見,因此,若要增加委員會的客觀性,反而是納入越多背景者越好,若想增加土木或工程結構專業技師等專業者,可改以增加委員會員額的方式去做,而不是排除特定背景者。
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則肯定財政部,他表示,土木或工程結構專業技師及都市計畫專家學者,對於房屋評定現值實務有更專業的了解,可增加委員會說服力。
張金鶚指出,不動產評價委員會作為一專業組織,不是利益團體相互角力之處,專業委員會就應該回歸專業。
閱報秘書/不動產評價委員會
「不動產評價委員會」是依據房屋稅條例第9條、契稅條例第13條規定的授權所設立;財政部應就縣市成立不動產評價委員會訂定相關組織規程,以利縣市進行房屋評定價格的制定工作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