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房News記者馮牧群/專題報導
傳統上,凶宅的種類多半皆為新成屋、中古屋等已完工的產品,但預售屋部分,興建基地也可能出過公安意外導致死亡,大部分的消費者恐怕都不知情,建商為維護企業商譽,更不會主動告知,民眾一不小心,就可能買到「另類」凶宅。
若工地發生公安意外致死,預售案恐將成為另類凶宅。(好房News記者陳韋帆拍攝)
其他建案的工程期間或多或少也會發生大小工安意外,工地若有人往生,購屋民眾很難獲得資訊,為了標記有過死傷紀錄的工地,臺北市府還打算發展「職災地圖」供民眾參考。網友Jasper說,工地出過人命,消費者不可能不介意,但對心理影響程度應不及隔壁鄰居發生命案的凶宅。
中信房屋行銷企劃部副理江龍名指出,日前內政部修改定型化契約相關規範後,民眾買到凶宅,若房仲業者未事先告知,就應原價買回或減少價金,對消費者來說更有保障;至於預售屋由於是工地,較難界定是否為凶宅,不過,建商仍有義務告知買方,消費者也可多搜尋過往新聞,或向周邊店家、鄰居詢問是否曾發生意外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