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

新聞眼/都更願景 多贏還是全輸?

【聯合報╱本報記者高詩琴】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想要藉由首例公辦都更完工案,替現在普遍信心不足的都更工程打上一劑強心針。然而,都更的核心問題,住戶的意見整合與利益換算,卻是連公辦都更案都無法避免及有效解決。都更案數量居全國之冠的北市,北市府若真的希望能重拾民眾對都更的信心,就應拿出辦法來。
文林苑事件後,不僅社會大眾對都更案充滿疑惑,建商也傳出縮手。這是因為現在市府、建商、同意戶與王家「多輸局面」留下的慘烈印象,讓都更政策背後住屋安全提升、城市景觀改善等美好願景,離老百姓很遠。
第凡內都更案,公有土地占六成六,原住戶十位,私地主只有一位,相較諸多爭議不斷的都更案,可說是整合相對容易。但即使在市府主導下,仍有私地主、屋主糾紛,讓工程足足延宕兩年。
相對產權複雜的都更案,這案子可說相對簡單,但也走了八年。看在想更新或正在進行更新案程序的市民或業者眼中,市府如沒有更有力的措施,如無法提高市府對都更案的審議效率,無法有效執行代拆,這劑強心針可能只有幾分鐘的效力。
房屋是多數民眾一生中持有價值最高的財產,就算張金鶚再三呼籲民眾應著眼都更可改善民眾居住安全,而非只考慮利益,但這番言論自然不可能被當事人聽進去,只能成為美麗的理想。
北市要想當都更領頭羊,市府或都更實施者都需提出更透明、更能讓人信賴的鑑價制度以及暢通的資訊管道。若無法做到這些起碼配套,公辦與否,仍然沒有太大意義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