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2月5日 星期一

房產分配持續惡化 政府難道束手無策?

【文/住展房屋網】
長久以來,台灣房市的供需真相,似乎總是無法真實呈現。早年政府還會定期做住宅普查;但近年房價高漲,住居更不易,政府卻不再進行相關或類似調查,至多只是用家戶人口和住宅存量比對。但這根本無法呈現真實供需,或房產資源的分配實況。 

然而近日有兩篇報導,一是自由時報於27日刊出的《房市貧富不均》,另一則是隔日聯合報的《2成買屋族 所得低到免繳稅》,聚焦重點不大相同,但都是取自財政部統計處的調查結果。而這份調查,其實已大略點出近年房市供需及分配的狀況及變化。 

自由時報的相關報導,主要著重在分配面;根據該統計調查,截至2014年止,共有618萬人持有房產。而當中493萬人僅持一戶,佔近八成此數字才是真正的房屋自有率;相對地,有12.7萬人2%持有4戶以上的房屋,更有23人持有達百戶以上! 

聯合報報導則聚焦在買房者所得水準上;由綜合所得稅負交叉比對可知,所得淨額50萬含以下,適用綜所稅率5%的納稅義務人中,有四成約194萬戶是無殼者,同時卻也有兩成以上購屋者,年所得未達綜所稅課稅起徵點。另外,九成以上購屋者的綜所稅適用稅率,都在20%以下。 

以上兩篇報導,雖然重點不大相同,但都呈現同一項事實:七成以上民眾擁有自宅,但多是一般收入者。對他們來說,買房是剛性自用需求,甚至真的是咬牙買房,另還有為數不少仍是買不起的無屋族;但相對地,卻有一部分人所得很低不需繳綜所稅,卻仍有能力購房,還有一群少數人擁有多屋。 

住展房屋網企研室更合理推斷,這2%持有多屋者,恐怕為數不少就是所得低到不需繳綜所稅;而他們購屋的目的不是自用,有能力購買也不是有富爸媽,而是以賺資本利得維生,甚至根本就是專業房市投資客。 

尤有甚者,如果是操作投資門檻低的預售屋,那別說是綜所稅,就算是從財產交易所得或營業所得稅賦資料,也不見得看得出來;因為現實是,預售屋的交易所得,官方就是難以掌握,所以根本也不會有完整的稅籍資料。 

以上這種少數人持有囤積、炒作房地產,造成房市資源分配不均、房價非理性飆漲,這些狀況大家都很清楚。但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要問,財政部執行了這項統計,就代表官方也了解房市的問題所在;況且,該調查的基礎已是兩年前的資料! 

離譜的是,兩年過後,官方仍提不出真正能對症下藥的政策,也就是針對持有多屋、多筆土地,或囤房、囤地者,加重其持有及交易所得稅。去年雙張推的囤房稅,也根本是虛晃一招!長此以往,台灣房市將永遠不會有真正健全發展的機會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