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

張金鶚:公告地價怎調? 候選人住房政見試金石

聯合報 張金鶚/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(台北市)

房價不合理高漲,絕大多數的一般人民深受房市困擾。因此,當前住房政策受到社會大眾及總統候選人的重視。
蔡英文主席強調政府提供八年廿萬戶的社會住宅;朱立倫主席則強調四年透過多種方式即可達到廿萬戶住宅需求。藍綠雙方均強調「供給」與「數量」的競賽,至於當前房市關鍵問題:非自住需求的投資炒作,造成不合理高房價,有何因應政策作為?卻少有回應。
當前住房的問題不在供給數量的不足,而是需求對象的分配不當。這包括非自住需求排擠了自住需求,住宅有利可圖成為投資工具,再加上「有土斯有財」的觀念鼓吹,房市成為投資炒作天堂,不但民間從豪宅建案到一般老舊公寓,就連政府早期興建的國宅到目前的合宜宅、聯開宅,都充斥投資炒風。
當房子已失去原本「居住使用」的目的,而成為「投資賺錢」的商品,候選人不願面對住房的根本問題,只強調未來四到八年將興建(未必能完成進住)不到百分之五的社會住宅。換言之,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人民仍要面對不合理的房市壓力,這樣的政策方向是否適當?
暫且不論政策大方向,人民更不希望看到選舉政見只是口號,政見能否落實才是關鍵。過去太多經驗顯示,選前說一套,選後作另一套。例如:市長候選人簽名承諾南港瓶蓋工廠要全區保留,市長當選後就承認錯誤,無法實現,令人遺憾。為免選後後悔不及,如何確認候選人的政見執行態度與能力呢?
今年底前適逢三年公告地價的調整,中央與地方至今均欠缺明確的方向與結果。房地持有成本太低(遠低於汽車),導致房地無效利用,空屋充斥,投機囤屋,更造成地方財政短缺,建設不足,地方自治無法落實。
因此,今年底公告地價的調整政策如何實踐,正好可以清楚檢驗總統候選人及政黨對居住正義的態度與作為,以作為選前政見實踐的試金石。尤其此政策也考驗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夥伴關係能否落實,就如同未來社會住宅的政策能否實踐一般。
我們希望看到總統候選人不只是提出未來理想的住房政策,還應包括短期(二年)、中期(四年)、長期(八年)的目標及具體作為。目前幾位候選人的住房政見差異並不大,對問題核心及對症下藥的大方向仍有不足。
然而面對當下問題及政策能否有協調整合與執行能力,更重要是展現總統候選人的政見實踐差異。朱主席不但掌握當前中央執政團隊,同時又兼具新北市長;同樣地,蔡主席不只是擁有領先民意的支持,且獲得多數地方政府的相挺,如果雙方對目前公告地價的調整結果都無法大幅改善,那如何說服人民相信候選人對選後居住正義的承諾?
反之,人民的眼睛雪亮,不同候選人的態度與作為影響公告地價的調整結果,將使人民對候選人未來是否會堅持實踐居住正義有不同的期待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