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住展房屋網/台北報導】日前內政部公布今年上半年不動產贈與件數,來到28,295件再創同期新高,當中雙北市合計就近1.1萬件,五都中只有高雄市的件數比去年同期少。對此,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已分析指出,長年以來,贈與稅基比實際交易價格低太多,形成龐大避稅漏洞,而國內缺乏穩定多元投資管道,加上民國98年馬政府大幅調降遺贈稅率引發此種現象。但是結構性因素,還是因華人性喜存房,及拿房產作為傳家財富的民族性。
就如某企業委託政大商學院執行,於13日公布的「台灣世代家庭理財行為」調查結果顯示,55歲以上『熟齡』世代傳給下一代的財富形式,仍以房產為主,45至55歲屬目前職場中堅階層者,則是以現金為主。
然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,這和這兩個世代生涯精華期間,國內房產價格水準有絕對關係。對55歲以上者而言,他們本身買房,包含首購或換屋,時間多半落在民國90年前;而當時的房產價格,以一般薪資族都還能勉力負擔。
但最近10年,包含經濟及政策因素多重影響下,房價大幅飆漲,加上同期物價齊聲上揚,子女教育費更是水漲船高,而薪資卻原地踏步,因此45至55歲階層,或許首購階段還有能力,但要換屋時就出現困難;換言之,基於時勢所逼,若條件許可,45至55歲世代,大概還是會選房屋為最主要的傳承家產形式。
分析至此,再回頭看房產贈與或繼承;或許因房價拉高,長期而言會減少,但短期內則可能再拉出一波小高潮。有關這點,上半年遺贈棟數大增之相關報導中,有部分媒體直指,這和預計明年七月開徵的囤房稅,或最近頗熱門的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有關。
只不過,囤房稅是今年四月雙張會後冒出,房地合一課稅年初就有消息,但較確定進度也是下半年浮現,細節得要到年底才拍板,但內政部公布的是上半年數據。嚴格來說,該數據大增應該不能和稅改或加稅議題完全畫上等號。
然而根據了解,各地稅捐機關已於8/10前陸續寄出逾60萬份的調查輔導函,收到調查函的多屋族最晚要在10月中之前,自行擇定符合自住房屋條件的房產座落地區。這當然代表囤房稅開徵在即,但多屋族恐不會就這樣按官方預期,選定若干自用宅,讓其他房產乖乖繳更高的持有稅。
住展企研室預期,多屋族將會把不符自用條件的房產,盡快移轉(贈與)給法定範圍內許可且無自用宅的親屬,目的當然還是避開增加2~3倍的持有稅。據此研判,從現在起到明年囤房稅開徵前,將會再衝出一波房屋贈與潮;今年的房屋贈與稅總件數,幾乎百分百會超越去年才剛創下的5.16萬棟年度新高。
就如某企業委託政大商學院執行,於13日公布的「台灣世代家庭理財行為」調查結果顯示,55歲以上『熟齡』世代傳給下一代的財富形式,仍以房產為主,45至55歲屬目前職場中堅階層者,則是以現金為主。
然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,這和這兩個世代生涯精華期間,國內房產價格水準有絕對關係。對55歲以上者而言,他們本身買房,包含首購或換屋,時間多半落在民國90年前;而當時的房產價格,以一般薪資族都還能勉力負擔。
但最近10年,包含經濟及政策因素多重影響下,房價大幅飆漲,加上同期物價齊聲上揚,子女教育費更是水漲船高,而薪資卻原地踏步,因此45至55歲階層,或許首購階段還有能力,但要換屋時就出現困難;換言之,基於時勢所逼,若條件許可,45至55歲世代,大概還是會選房屋為最主要的傳承家產形式。
分析至此,再回頭看房產贈與或繼承;或許因房價拉高,長期而言會減少,但短期內則可能再拉出一波小高潮。有關這點,上半年遺贈棟數大增之相關報導中,有部分媒體直指,這和預計明年七月開徵的囤房稅,或最近頗熱門的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有關。
只不過,囤房稅是今年四月雙張會後冒出,房地合一課稅年初就有消息,但較確定進度也是下半年浮現,細節得要到年底才拍板,但內政部公布的是上半年數據。嚴格來說,該數據大增應該不能和稅改或加稅議題完全畫上等號。
然而根據了解,各地稅捐機關已於8/10前陸續寄出逾60萬份的調查輔導函,收到調查函的多屋族最晚要在10月中之前,自行擇定符合自住房屋條件的房產座落地區。這當然代表囤房稅開徵在即,但多屋族恐不會就這樣按官方預期,選定若干自用宅,讓其他房產乖乖繳更高的持有稅。
住展企研室預期,多屋族將會把不符自用條件的房產,盡快移轉(贈與)給法定範圍內許可且無自用宅的親屬,目的當然還是避開增加2~3倍的持有稅。據此研判,從現在起到明年囤房稅開徵前,將會再衝出一波房屋贈與潮;今年的房屋贈與稅總件數,幾乎百分百會超越去年才剛創下的5.16萬棟年度新高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