財政部2011年6月起實施特種貨物及勞務稅(俗稱奢侈稅),迄今已滿兩年。截至今年4月底止,奢侈稅稅收近77億元,其中不動產奢侈稅約51.7億元,平均一年稅收僅約40億元,與財政部當初估計的1年151億落差甚大。
為使制度更完善,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,預計今年9、10月將提出奢侈稅修正草案,下會期送立法院審議。各界對奢侈稅是否廢止、延長或改課其他稅制討論熱烈。事實上,個人對奢侈稅抑制短線投資客的成效深表肯定,不過,對於抑制房價的漲幅顯然沒有太大作用,反倒衝擊市場出現量縮情形。
從房價來觀察,據台灣房屋內部統計資料顯示,除了2011年奢侈稅實施後的半年,有小幅下滑外,但之後房價隨即在2012年立刻回升。整體來說,奢侈稅祭出之後,近23個月房價不跌反升。
其中受奢侈稅影響最深的前三地區台北、新北及台中,房價竟分別出現9.85%、24.71%及37.4%的成長幅度,顯示奢侈稅對於抑制房價並沒有太大效果,尤其是房價基期相對低的地區,漲幅更為顯著。
再從交易量部分,據內政部全國買賣移轉最新統計,奢侈稅前後23個月,全國交易量萎縮20.33%,六大都會區中,台北市減少38.10%幅度最大,新北市36.05%居次,新竹地區小幅下跌2.58%,顯示奢侈稅效應對於雙北市房屋交易量影響甚鉅,但房價卻因實價揭露而有所支撐,呈現「量縮價增」現象。
再從5月剛公布的買賣移轉棟數來看,台中交易量能總計共5,063棟,為睽違25個月後再次突破5,000棟的交易大關;而高雄則有4,805棟,創2010年12月升格後新高。兩區房市交易量受奢侈稅影響不如雙北市大,再加上長期低利、資金寬鬆,自住及置產族群進場,房市重見熱絡光景,區域房市呈現「價量增溫」格局。
奢侈稅已兩年了,市場認為奢侈稅僅「抑量沒抑價」,另外,更造成部分賣方因擔心被課奢侈稅,因此出現因避稅而惜售的現象,導致市場供給量縮減。
在供需失衡的市場下,我認為,未來即使延長奢侈稅持有年限,對抑制房價飆漲也無太大助益。另外,在價格上,更有賣方將奢侈稅直接轉嫁給買方、墊高房價,如此一來,造成資金有限的買方買屋負擔不減反增。
我認為,若政府要提出奢侈稅修正案,需要輔以七大配套措施同步啟動,才能有效抑制房價飆漲,以及落實居住正義。
個人提出七大配套建議,包括第一,政府要規劃產業政策,引導資金到實體產業;第二,振興產業,增加民眾就業機會;第三,提高個人所得,增進民眾購買能力;第四,協助首次購屋者,減輕購屋壓力;第五,增加公有租賃住宅,讓想在都會工作的年輕人都能以低價解決住的問題;第六,實價登錄網資訊揭露更透明,讓房價支撐有所本,市場交易更健康;第七,活絡國有土地,讓土地發揮最大效益,平衡市場供需,健全房市。
(作者是台灣房屋營運目標總經理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