遠見 2012/06/07
【文/洪綾襄】
今年4~5月引爆的物價跟漲風氣,歸納廠商漲價理由不外乎是「油電上漲」「原物料上漲」「反映成本」。
其實早在政府宣布油電調漲前,從去年開始,就已有許多民生物資因為國際原物料上漲而調高售價。
期貨跌20% 超商咖啡不降價
去年4月OPEC油價一度飆至每一桶118美元,因此帶動國際棉花、咖啡、糖、稻米、橡膠等大宗物資商品行情,創歷史高價,讓許多進口廠商苦不堪言,價格壓力也層層轉嫁到消費端,導致從去年初開始,披薩、泡麵、烘焙業陸續喊漲。
再加上去年10月農委會調高生乳收購價,原料以咖啡、奶類、糖為主的咖啡、連鎖手搖茶攤,也紛紛反應成本而漲價。
漲勢持續延燒,連鎖速食龍頭麥當勞、頂呱呱等也宣布調漲多數品項。
到了今年3月又因季節轉換、包裝材料上漲、反映奶類成本等理由,國內食品廠商如統一、味全、小美、泰山、波蜜等,更分別調漲旗下部分飲料、雪糕、冰品。
如今看來,先前個別廠商動作已經讓消費者累積了不少壓力與怨念,因而當4月初政府宣布油電雙漲時,儘管到最後電價緩漲,卻又給了業者再次調漲的絕佳藉口,也把全民抗漲的心聲引到最高點。
眾多消費者不禁要問,電價已經緩漲,不少國際原物料今年以來價格也下降,特別是原油、天然氣、咖啡、糖近期價格更是大跌,怎麼這時廠商個個惦惦沒反應?
更令人存疑的是,憑什麼漲上去,就回不來了?為什麼原物料上漲,就馬上調漲價格,下跌了為何不下修價格?甚至還有部分產業持續漲價?
特別是去年曾因聯合漲價而喧騰一時的咖啡,今年以來期貨價格跌幅超過20%,四大超商通路卻不考慮調降,引爆最多抨擊。
原料成本低 不該是漲價理由
去年沒有跟漲鮮乳價格,也未跟進4月後這波物價漲風的義美食品,公共事務室協理吳榮燦解釋,儘管價格波動,但進口商都有庫存、海上運輸中的半成品尚未銷售完全,本來就不可能立即反應期貨價格。
他表示,即便原物料價格迅速升高,企業也不應任意調漲售價。
「可從採購經驗中抓個歷史基準價或全年均價,便可與國際供應商攤平壓力。」此外,增加本地農作物與原料的採購比例、從設備更新以減少耗損、極大化使用效率,都能大幅抵銷因油電雙漲而增加的成本。「義美在20幾年前就開始做了,只是我們主要是為了環保,現在看來,還幫我們省了不少油電費,」吳榮燦說。
再從成本分析來看,最常被廠商拿來當作漲價理由的「原物料」,其實是所有產品中占比最少的,反而是人事、店租等營運費用占成本超過80%以上。
以一杯市售均價135元台幣的咖啡為例分析,若為獨立經營的咖啡店,咖啡豆、奶油球、糖、牛奶等原料最多僅占成本支出的15%,若是連鎖、且有供餐的咖啡店,原料成本可能低於10%。
但去年超商咖啡價格調漲為例,去年生乳價格漲幅為7.99%,不要忘了生乳只是原料之一,且原料最多占不到15%成本。但是咖啡平均調漲11.25%,遠高於實際狀況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